第二十章:批卷!-《大夏读书人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给出第一个甲等后,鲁桓继续看诗赋。

    当他看到这一篇诗赋后,那‘相思’二字跃入眼帘。

    “看来也是选择相思情的选题,战诗实在是难得,连大儒、半圣也只能偶然得一篇,让一群童生去作战诗,实在是有些太过求急了。”

    鲁桓一边看一边读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”

    “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”

    只是读完之后,包括原本在批改上一份试卷的杨楠和司如也都在刹那间转过头来。

    这还不算,他们竟然放下了手中的试卷,凑到了鲁桓的跟前,三人就那么围绕着那一份试卷静静端详起来。

    鲁桓给出了一番点评:“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。起句因物起兴,语虽单纯,却富于想象;接着以设问寄语,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;第三句暗示珍重,表面似乎嘱人相思,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;最后一语双关,既切中题意,又关合情思,妙笔生花,婉曲动人。全诗情调健美高雅,怀思饱满奔放,语言朴素无华,韵律和谐柔美。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。”

    “最重要的是,这一篇诗应当就是那鸣州级的诗!虽不是战诗,却也有意想不到的妙处,只等有缘人将其领悟,展现这一首诗的无穷效用。”

    听到鲁桓不吝赞美的给出评价,杨楠和司如也紧随着给出点评。

    “红豆产于南国,结实鲜红浑圆,晶莹如珊瑚,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。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,因丈夫死在边地,哭于树下而死,化为红豆,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“相思子”。“相思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,亲眷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,这一首诗若是有妙用,应当与这相思子有关。”

    司如道:“此诗直举胸臆,不假雕锼,袓帐离筵,听之惘惘,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!”

    鲁桓见二人都对其赞美有加,便在其上写上了自己的评语。

    “甲等!二位如何看待?”

    “甲!”

    “甲等!”

    wap.

    /107/107139/27848743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