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◎别上“激将法”的当 激将法是人们熟知的计谋,利用别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,激起他不服输的意志,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。常言道,“请将不如激将”,有些时候,对那些好胜的人,自尊心强的人,爱面子的人使用激将法,要比使用正常手段的效果好得多,因此,这种计谋被人们广泛应用。 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诸葛亮对周瑜就使用过激将法。 诸葛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,到东吴去游说,见孙权对抗曹操犹豫不决,他想了一个计策。 一天,他对周瑜说:“我听人讲,曹操建了一个铜雀台,这个台子雄伟壮丽,装饰得金碧辉煌。他听说江东的大乔和小乔两位美人堪称绝色,想把二乔置于铜雀台内,以供自己享乐。” 周瑜听了,心中不快,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。诸葛亮煞有介事地说:“曹操曾命儿子曹植作了一首诗,名为‘铜雀台赋’,其中有这样两句写的是‘立双台于左右兮,有玉龙与金凤。揽二乔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’。”接着,他问周瑜:“你干吗不把二乔赠予曹操呢?这样一来,他就不会再来攻打东吴了。” 周瑜大怒:“曹操匹夫,欺人太甚!” 诸葛亮佯装不知,问他:“汉天子曾许公主和亲,将军何惜民间二女?” 周瑜说:“你有所不知,大乔是孙策的夫人,小乔是我的妻子。” 诸葛亮听了连连道歉。 周瑜咬牙切齿地说:“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,明天去见主公,共议起兵。” 至此,蜀、吴两国合力抗曹,引出了日后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。 周瑜为人自负、急躁,这种性格弱点被诸葛亮看穿了,因而使出激将法。诸葛亮是聪明的,曹植《铜雀台赋》中的关于“二乔”一句,实际是另有所指,却被他巧妙地用语言激怒周瑜,促成孙、刘联合。后来,在荆州的借还问题上,诸葛亮再次使出同样的计谋,当时,如果周瑜能够冷静一些的话,或许就不会被活活气死了。 激将法是很多商家善用的营销手段之一,商家利用的,就是顾客虚荣好胜的心理,因此,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应当留意,别因一时爱面子,就中了商家的计。 为了在别人眼里有个好形象,结果自己吃亏受累,这就是虚荣的后果。 有个人很怕老婆,不过为了面子,他从不在外人面前承认这一点,反而说自己在家说了算,让老婆往东,她不敢往西。邻居们心知肚明,但从未戳穿。 一天,他和几个邻居在树下乘凉,就在他向人吹嘘老婆是如何如何怕自己的时候,有个卖席子的小贩从他们旁边经过,听了那人的话后,小贩停下来向他推销席子:“先生,这么热的天,买块席子吧。” 他看了看,摇头说不买。 小贩说:“先生是不是怕老婆啊?如果是就直说,我能理解。” 那人一听,红着脸,气呼呼地说:“谁说我怕老婆的?多少钱,我买了!” 小贩见状,故意报了高价:“先生果然爽快,刚才是我失言了。这样吧,算你200元,就当交个朋友了。” 那人咬着牙掏了钱,结果回去以后,因为席子质量奇差,他被老婆一顿臭骂,连话都不敢说。邻居们听得真真切切,从那以后更看不起他了。 段小姐和闺密一起逛商场,在一家专卖店里,段小姐看中了一套衣服,试过以后,向店员问了价格,得知打了折以后还要800多元,段小姐觉得价格有些贵,而且自己也不是十分满意衣服的上身效果,就对店员说:“我去别家看看吧!” 店员说:“要是觉得这件太贵,我们还有几款便宜的,要不要试试?” 段小姐一听这话,心里很不舒服:“我就是觉得款式不适合,怎么,你以为我差钱吗?” 店员不以为然地瞟了段小姐一眼,没有说话。 “狗眼看人低是吧?”段小姐气呼呼地拿出900元钱,往地上一扔,“我就要刚才试的那件,给我包起来!”闺密在旁边扯了扯她的衣角,可她正在气头上,置之不理。 店员把地上的钱捡了起来,然后一边满脸堆笑地向段小姐赔不是,一边把那件衣服递给段小姐。段小姐给了她一个白眼,转身离去。气是出了,可回家以后,段小姐越看那件衣服,心里越别扭,明明不喜欢,却要花钱买回来,结果一次都没穿,一直在衣柜里放着。 段小姐明明不中意那件衣服,却因为气不过店员“狗眼看人低”,就掏钱买下,结果懊悔不迭。店员就是个陌生人,以后很可能再也不会见面了,何必在乎她怎么看呢?段小姐以为自己把衣服买下来能出口气,可事实上,店员不仅没有任何损失,相反还赚了段小姐的钱,而段小姐自己呢?因为一时之气,花了不少冤枉钱不说,还得郁闷上好一阵子,多划不来呀。 ◎放弃无谓的争论,去做有价值的事 生活当中,经常能看到两个人争论,争得面红耳赤的,谁都希望自己能赢。要是有旁观者在场的话,两个人争论得更激烈了,谁也不肯服软,都要保全自己的面子。就这样,一场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分歧,会因旁观者的注视和呼喊,而演变成激烈的争吵,甚至还会动起手来。情绪激动时,争论双方谁不能从争论中得到好处,很多人有过吵架的经历,当时牙尖嘴利,事后又懊悔不已,图什么呢?所以,我们应当少做这种后悔事,尽量避免争论,发现争论已经没有意义时,要及时停止,别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。 有一个叫巴地的人,每次与人起争执生气的时候,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,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。因为巴地工作非常勤劳努力,他的房子越来越大,地也越来越多,但不管房地有多大,只要与人争执生气,他就去绕着房子和地跑三圈。 认识他的人都很疑惑,但不管别人怎么问,巴地都没有说明原因。 多年以后,巴地老了,他的地更多了,可在生气的时候,他照例围着房子和地绕圈,只不过这时候,他只能拄着拐杖,艰难地挪动着脚步了。等他走完三圈下来,太阳基本上都落山了。 孙子恳求道:“爷爷,您这么大年纪了,没有谁的土地比您更大,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,一生气就绕着房地跑啊。您可不可以告诉我,为什么您一生气,就要绕着房子和地绕上三圈?” 巴地禁不起孙子的恳求,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:“年轻时,我一和别人起争执,就会绕着房子和地跑上三圈。那时候,我一边跑,一边想,我的房子这么小,土地这么少,最需要的就是努力工作,可我却浪费时间去和别人争吵,这不是太傻了吗?每当我想到这些,心情就平静下来了。” “可是爷爷,您现在年纪大了,又这么富有,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地跑呢?” “现在呀,我一边走,就一边想,我的房子这么大,地这么多,还和别人计较个什么劲儿呢?想到这些,我的心情就好起来了呀!” 人们常说:“你敬我一尺,我敬你一丈。”很多时候,面对争执或矛盾,如果能心平气和,稍微忍让一些,纷争可能很快就平息了。 安徽省桐城有一条“六尺巷”,有关它的由来,有一段故事,至今被传为佳话: 据《桐城县志》记载,清代康熙年间,文华殿大学士、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宅与叶家为邻,两家中间隔着一块空地,由于年代久远,空地的归属权已无据可考。后来,叶家扩建宅邸,占用了这条公共通道,张家人当然不愿意,便和对方争执起来,两家各不相让,一直闹到了衙门,可衙门也对此事无可奈何。 张家人便给京城的张英去信,希望他出面解决。身居高位的张英并未在此事上计较,他给家人回了封信,信上只有四句话:“千里来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 看过这封信,张家人明白了张英的意思,便把围墙拆掉,往后让了三尺。张家的举动令叶家深受感动,对方也把围墙往后让了三尺。两家人的争执就这样平息了。“六尺巷”由此得名。 人的好胜心不能太强,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。跟家人争,争赢了,亲情没了;跟爱人争,争赢了,感情淡了;跟朋友争,争赢了,情义没了。争的是理,输的是情,伤的是自己。时间宝贵,我们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,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上,为什么不去做更有价值的事呢? ◎面子不是靠争论赢来的 人和人的观点不一致是很正常的,遇到这种情况时,我们首先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。如果引起争论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并不涉及原则性问题,那最好不要去争辩。即便与人争论,也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,不要为了驳倒对方而争论。 19世纪时,美国有个年轻军官非常好胜,经常和别人争论不休,有时还闹得不可开交。 为此,林肯总统处罚了这个军官,并告诫他说:“跟人争论,就像跟狗抢路一样,与其冒着被狗咬的危险而争抢,何不把路让出来呢?如果被狗咬了,就算把它杀掉,也治不好伤口。但凡成功之人,都不会偏执于己见。总和别人争执,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,这是一种人格上的欠缺。” 在原则问题上争论是有必要的,也是应该的。争论时,出言不逊、得理不饶人是绝对不可取的态度。不过既然是争论,绝对不刺伤对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,因此,双方要有容人的雅量,不要因为争论而心生芥蒂。 司马光与王安石交往数十年,他自认为和王安石是益友。在他们各自的文集中,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互相赞赏的诗赋。王安石与司马光友谊的顶点是在他们共同担任官职——皇帝文学侍从的时期。起初,两人因性情相投,来往十分密切,就连租房子,王安石都要和司马光做邻居。然而,不久之后,两人因各持不同的政见,渐渐产生了分歧。 1067年,宋神宗继位。在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上,王安石与司马光第一次发生争论。当时,王安石与司马光已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。王安石第一次没有推辞,接受了任命,而司马光则是在皇帝下令不许推辞的情况下接受任命的。 王安石认为,国家财政状况确实不好,但这并不是当务之急,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善于理财的能人。 司马光则认为,所谓善于理财的能人,用的方法不过是巧立名目,增加百姓的赋税而已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