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4章 功德无量,明实亡于天灾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嘶……

    众人倒吸了口凉气,眼中满是震惊之色。

    对于范围波及到数百数千万的大灾来说,别说是八年不用救灾了,哪怕是三个月不救灾,那就能饿殍遍野、易子而食。

    现在能八年不救灾,这简直就是神迹。

    即便是整个过程中遇见了种种难题,收成比账面上少一半,那也是四年不用救灾,依旧是给朝廷省太多事情了。

    四年不用救灾,能活下来多少百姓?能在大灾之后产生多大的价值?

    崇祯也是头皮发麻、心神俱震,明末的这场大灾持续到什么时间他不太清楚,但后世讨论明朝的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党争,也不是造反百姓,而是亡于天灾。

    仔细想想这个结论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    党争再厉害,建奴也没能一直打进山海关,哪怕是崇祯殉国,建奴都在山海关外转悠。

    虽然从龙井关、喜峰口两次进来劫掠,但都只是暂时的,只要一日没有将山海关彻底攻破,建奴就不敢挥军直入。

    因为只要从喜峰口、龙井关等地进来,明军就能封锁这两地,彻底断掉后路,到那个时候,亡国之际,哪怕是五换一、十换一,也能换掉建奴的那几万骑兵。

    若非吴三桂打开山海关,南明和李自成等联手也不是没有机会干掉建奴,等干掉建奴之后双方再争天下就是了。

    若非是大范围的大旱,那么百姓也不会走投无路了跟着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人造反。

    造反那可是诛九族大罪,但凡有条活路,都不会造反。

    没有李自成等人造反,大军席卷西北西南之地,朝廷也不会在西北西南损兵折将、消耗大量精力、物力、财力等等。

    将镇压叛军的兵力、军饷、军需弄到辽东去,不说主动出击干掉建奴,守住关宁防线、甚至收复一些城池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若是没有这场大天灾,哪怕是加三饷,百姓也不是不能承受,日子苦点总比亡国强吧。

    所以说,明实亡于天灾,也是有一定的道理,即便是要亡国,但至少崇祯肯定不止十七年,二十七年、三十七年都是有可能的。

    只能说祸不单行,麻绳专挑细处断,厄运专找苦命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